我国民族成分众多,民族文化深厚,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具有鲜明的特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国家对双语教学未来十年的一个整体规划,也是双语教学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今后一段时间在双语教学领域的重要任务就是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双语教学正处在一个战略重点转移的时期。如何按照新要求建立新型双语教学模式,是学校双语教学发展的战略需要。
一、人才需求强劲就业机会猛增
近几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推动下,双语基础教育师资的需求规模越来越大(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据统计2010年至2014年,双语类高考生占考生比例分别为14.57%、17.43%、21.44%、22.4%,并逐年不断上升,甘南州在整个藏区具有代表性),藏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对双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显著。现有的双语教学方式既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民族地区双语工作的需求,加快改进双语教学方式,培养新型双语人才,既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现行国家政策为藏族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机会,接受双语教育的需求随之增加。
二、推进教学改革实践成果显著
(一)条件优越,特色显明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位于甘、青、川三省藏区交界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内陆边缘,为少数民族聚居区高校,学院藏族学生约占30%,是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最大的高校之一。藏汉双语教学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藏汉双语教学工作的举措,对提高我校双语教学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甘肃及周边藏区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中小学双语师资和其他领域的双语建设人才,为促进甘肃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扎实工作,完善机制
自2010年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学校紧紧围绕民族师范教育、安多藏区文化、高原生态经济三个办学特色,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加强藏汉双语教学,积极落实双语教学工作意见精神,针对全国双语教学现状与普遍存在的问题,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初步明确了双语教学工作思路,出台了《关于加强藏汉双语专业课程建设的意见》,制订了“藏汉兼通”的双语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以“七化”(即一是两语基础达标化、二是主干课程汉语化、三是藏语课程连续化、四是选修课程共享化、五是翻译课程针对化、六是讨论课程对接化、七是课程考核双语化)课程教学为主线,“分类教学”、“双语并进”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主三辅”双语教学保障机制,强化了学校为甘肃及周边藏区培养双语人才的功能。
(三)整合资源、成果显著
2014年11月,学校成立了8455新葡萄娱集团am,全面加强对双语专业教学工作的指导、统筹、协调和建设力度。我们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科学制定工作计划,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先后深入各双语教学(院)系全面了解双语班级的教学、管理等工作,通过定期开展双语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到教学现场听课、走访兄弟院校等多种方式掌握、了解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以待推广实践。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8455新葡萄娱集团am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藏汉双语教学初具规模,现有7个教学(院)系共9个藏汉双语专业招生,共34个班级,1503名在校学;现有双语教师3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18人、助教3人。二是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先后建成数学分析(藏汉双语)、藏族文学史、藏族历史、教育心理学(藏汉双语)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藏族历代文选》等多门校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课程受益人数3700多人。三是教材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各级各类项目先后出版了《藏族文学史》、《大学基础藏语》、《大学基础汉语》以及专业术语翻译系列教材(部分正在编写之中)10余部,其中《藏族文学史》被列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四是成立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先后召开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术论坛、全省藏汉双语教育研讨会等高级别会议,申报研究课题数量大幅上升,学术氛围日趋浓厚。五是成立甘肃省藏汉双语师资培训中心,根据省委关于在藏区基层干部中举办藏汉“双语”培训的重要指示精神,学院已经承担了三期基层年轻干部藏汉双语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200多名甘南州藏汉“双语”培训结业干部的“双语”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能够熟练运用藏汉“双语”,在服务农牧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夯实办学基础实现转型发展
面对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基础教育发展要求和高校转型的新形势,“十三五”期间,8455新葡萄娱集团am将进一步强化培养“双语”人才的功能,紧紧围绕培养合格基础教育师资这一中心任务,切实提高“双语”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为此,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学校层面上一一解决。一是认真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进一步制定双语专业建设规划,根据社会需求,确定更加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设置方案;二是采取保送、培养、外聘等多样化的措施,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双语”教学研究工作,重视教学团队和研究团队培养,探索建立成果转化机制;四是加强“双语”教材建设,在教材立项中要单设藏汉“双语”教材建设项目;五是抓好与“双语”教学相关的配套工作,通过完善“双语”类专业招生政策,加强藏汉双语课程建设,继续实施和完善分类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1.既要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能保证藏语言应用的有效提高和传承,是实施“七化”双语教学的根本要求,但在双语课程方案设置中还不能充分体现藏汉双语兼通的培养目标;
2.在双语师资缺乏的情况下,双语教育的课程方案得不到有效执行,语言学习和学科教育不能有机融合,符合新型双语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还没有形成。因此,如何采取有效办法和措施,使新型的双语教学模式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任务;
3.学院文科教学部教师紧缺,在还没有成立教研室的情况下,难以有效开展教学研究及教材建设等工作。开发新型双语教学教材,使双语教材既符合新时期双语教学需要,又不陷入机械翻译的误区,更需要一批德才兼备的双语师资;
4.在教材选择上以汉为主和以藏为主的学生使用同一种教材,在教学中以汉为主的学生接受困难,急需编写适用于以汉为主学生的《大学基础藏语》课程教材;
5.要加强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双语课程教学,适当减少与专业学习关联不大的课程学时。双语班级四年级时未开设藏语课程,与“藏语课程连续化”要求不符,学生普遍要求开设藏文化方面的课程;
6.双语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意识不强,除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量较少,知识结构单一,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7.双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大多数不懂藏语,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中要求学生统一用汉语撰写,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藏语优势,造成学生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中抄袭严重、只顾形式等,失去了论文创作的意义;
(二)意见建议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希望各系进一步深化双语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和意识,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机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2.搭建“双语”技能竞赛平台,开展有效语言实践活动。进一步创建“双语”语言学习环境,突出民族院校的多元文化办学特点,坚持双语并行、规范使用。各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语”教学技能和竞赛活动,如主题班会、诗朗诵、辩论会、演讲赛、有奖征文等,并通过加强与其它专业的互动,尽一切有效办法,给学生提供运用双语学习、锻炼的机会;
3.引导学生在学校重大活动、会议、集会等场合使用“双语”,畅通师生的沟通、表述渠道,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使“双语兼通”观念注入广大师生的心目中;
4.围绕课内外的语言交际环境建设,各系可根据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报刊、宣传栏、网络等媒介,采取不同措施,开展语言交际专项活动,形成优劣互补、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5.开发校本选修课程,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积极开发《藏族文化发展史》、《藏族文学发展史研究》、《藏族天文历算》、《藏族民族民间文学》,《藏文书法艺术》等双语人文素养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提升内涵,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能够体验、内化,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促进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和专业水平;
6.8455新葡萄娱集团am将协助各双语教学系,积极探索校内试讲和毕业论文指导双语化途径,不断改善各双语专业实践模式;
7.目前,除藏汉双语理科系、计算机科学系外,其他院系只有一两个双语教师,不能满足双语师资需求,对系部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建议学校从多渠道引进双语人才,继续加强我校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多争取双语教师外出调研、考察、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8.为藏汉翻译研究人员和双语教学研究人员搭建学术平台,建议在8455新葡萄娱集团am成立藏汉双语教育研究室,并承办藏汉翻译及双语教学研究性刊物《译镜》;
9.充分发挥8455新葡萄娱集团am院务委员会的职能,保障藏汉双语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有力开展。
总之,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夯实办学基础,实现转型发展,全面实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科建设能力,提升科研原创能力”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条件保障建设”,以“七化”双语教学为主线,努力拓展办学功能、提高办学实力。进一步强化为甘肃及其周边藏区培养“双语”人才的功能,紧紧围绕培养合格基础教育师资这一中心任务,以专业设置为载体,以调整课程设置方案为基础,以创新教学模式为重点,拓展领域,努力使师范类和部分非师范类专业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条件,切实提高“双语”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不断开创“双语”教学工作的新局面。